安吉白茶数字驾驶舱

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当下,湖州安吉通过打造出86个数据仓,探索出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近日,安吉县孝丰镇潴口溪、下汤、溪南、老石坎和横柏村老百姓尝到了数字化改革的甜头,五个村整合闲置土地余亩,引进了“营在中国、畅游南溪”荷马研学基地项目。该项目投运后,预计每年可接待游客20万人次,每村每年股份分红万元,同时带动50余位村民就业。

项目的快速落地,正是得益于“两山银行”数据仓。据了解,为推动生态资源高效整合,今年安吉“两山银行”打通全县各部门数据信息,叠加整合个数据图层,形成了一张以GEP核算为支撑的生态资源管理应用图,以科学的方式给绿水青山贴上“价格标签”。

“哪些是可供集中经营的村落、集镇、闲置农村宅基地、闲置农房、集体资产,哪些是需要集中保护的耕地、园地、林地、湿地,在‘两山银行’数据仓一目了然。”潴口溪村党总支书记叶国平告诉记者,“透过系统,客商就能快速精准的掌握区块整体情况,从而匹配最合适的资本和项目。”

两山银行生态产品展示

通过“两山银行”数据仓,安吉更加合理、有效地将碎片化的资源整合推向市场,让其更具规模效应、开发价值。截至目前,安吉“两山银行”数字化应用共计入库重点资源点位余个,包括存量建设用地约0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约0亩、林地10万余亩、水域约1亩、闲置农房余幢;成功转化五谷丰登花园驿站、抱竹山庄等19个项目,为村集体经济增收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余个。

数据仓不仅将碎片化资源“化零为整”,还让当地日常的农业生产更加智能。

眼下,安吉白茶即将进入冬季施肥管理的关键期。安吉白茶生产服务数字化应用让当地的万亩茶园有了数字化的“模样”——分布在茶园里的物联网设备,全天候采集土壤温湿度、PH值、重金属含量等数据;应用定期发送茶叶种植指导意见,为科学种植保驾护航;在茶产业地图上利用区块链技术让白茶产业实现了从生产、加工到流通的全程可追溯。

“现在,消费者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包装盒上的‘浙农码’,就可以获知产品信息、生产信息、基地信息,产品质量有保障。”宋茗白茶副总经理卓超介绍,通过赋码同品质茶叶每斤价格较去年多元,仅这一项就为企业增收0万元。

从“两山银行”到白茶管理,都是安吉打造数据仓赋能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安吉县大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安吉已实现归集本地数据35亿条,回流省市数据6亿条,实现数据上下互通、动态同步,各部门、各领域通过数据切片、分流,建成数据仓86个。

“摸清数据家底后,我们依托数据仓建设,逐步构建起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实现项目提质、企业增效、村集体壮大、农民增收,让数字化改革带来的幸福感看得见、摸得着。”该负责人说。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精彩回顾

■袁家军调研省委网信办召开座谈会:筑牢数字化改革安全防线

■浙江省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专题会议召开

■《浙江省互联网发展报告》发布带你读懂浙江“网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erbairike.com/brkjz/11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