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疾病史上,“百日咳”是古已有的传染病,但是,“百日咳”之病名,非中医学所固有,也非译自西医学。中国医学界确定并正式采用“百日咳”之病名,迄今还不到一百年。

百日咳“痉咳期”之典型症状为:阵发性剧烈咳嗽之后,出现数次深长的吸气,由于气管,支气管因发炎引起充血、水肿,又因剧咳而引起痉挛,致使管腔与气门变狭,吸气时当气流通过狭窄的呼吸道,会发出类似鸡鸣或鹭鸶样的吼声,因此,古代中医称之为“鸡咳”“鹭鸶咳”。清代吴瑭《温病条辨》记述:“凡小儿连咳数十声,不能回转,半日方回,如鸡鸣声。”明代虞摶《医学正传》描述此病症状为:连咳不已,谓之顿呛。顿呛者,一气连呛二三十声,少则十数声,呛则头倾胸曲,甚则手足拘挛,痰从口出,涕泣相连。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除了记述“顿呛”时的主要症状“从小腹下逆上而咳,连嗽数十声,少住又作,甚或咳发必呕,牵掣两胁,涕泪皆出”,还说它有“连月不愈”的病程特点。

此种疾病的西医名称,一为Pertussis,意思是激烈的咳嗽;另一为WhoopingCough,意思是发出“荷荷声音”的咳嗽。上述二者均无“百日”的意思。至于汉文“百日咳”病名,是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后的一百多年里,先后来华的十数位外国西医师、中国数十位西医师以及若干位中医师和学者,对包括百日咳在内的西医学汉文名词,历经多次共同反复推敲、商讨之后所确定。“百日咳”是基于该种剧烈阵发性痉咳病程缠绵长达二三个月的泛称,并非截然为“百日”。易感染百日咳者,多为五岁以内之儿童,也有其他年龄患者,在以往尚无预防百日咳疫苗时,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甚高,致死原因主要为窒息和并发肺炎、脑病变等。为捕捉百日咳元凶,不少科学家与学者进行了长期追寻,直至年,比利时两位细菌学家博德(Bordet,J.J.B.V.~)和甄高(Gengou,O.~),首次捕获到百日咳致病菌。他们采集百日咳患者的咳嗽飞沫和喉部分泌物,培养于含有新鲜血液制成的固体培养基平碟,分离出纯菌种,将其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发现为许多短棒状细菌。另一方面,他们将此种细菌注射到小豚鼠腹腔内,会使豚鼠死亡,表明该菌的毒性。后来此种病菌被称为Bordet———Gengou氏细菌,或迳称为Bordetella博德氏杆菌属)。对百日咳杆菌的实验研究,由于它需要在含有新鲜血液制成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故微生物学称它为“百日咳嗜血杆菌”。

对百日咳的治疗,中医和西医分别选用相应的治法与药物,虽然能获得不同程度的疗效,但因该病的传染性强烈,因此,防止其传播就显得尤为重要。博德和甄高氏在发现百日咳杆菌后,即着手对百日咳预防疫苗的研制,其他不少学者也进行了研制预防此病疫苗的工作,可是都未能制造出效果好而毒性低的预防疫苗。年起,美国女细菌学家肯德利克(Kendrick,P.~)和另一位女细菌学家依尔丁宁(Eldening,G.~),用了六年时间研制百日咳预防疫苗,至年制造出效果好而毒性低的百日咳预防疫苗,从而使接种该疫苗的地区,控制百日咳流行的局面大为改观。后来,经过若干国家、地区学者们对预防百日咳疫苗继续研究,进一步提高其效能,并且把它和白喉类毒素以及破伤风类毒素适当地混合,制成了能同时预防上述三种疾病的“三联疫苗”。此种疫苗在世界上推广应用后,对预防上述三种疾病发挥了很好效果,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大为降低。

(三七百合秋葵)

赞赏

长按







































青海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去哪里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erbairike.com/brkjz/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