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楚燕通讯员陈苹)近期,厦门部分幼儿园、小学陆续发现手足口病例。医院专家提醒,如今正值手足口病高发期,家长要引导孩子做好个人防护,积极防治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的儿童感染性疾病,病毒以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A组16型(CA16)最为常见,其中,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EV-71所致。该病潜伏期多为2天-10天,以发热和手、口腔、足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好发年龄为6月龄-5岁的婴幼儿,尤其3岁内最多见。较大的儿童和成人也有可能感染,全年皆可发病,每年5-7月是高发季节,部分地区还会出现秋季小高峰。

  导致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可通过胃肠道也就是粪-口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密切接触等方式传播,还可以通过接触患者的口鼻分泌物、皮肤或黏膜、疱液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等造成传播。

  手足口病常急性发病,发热平均热程2天-4天。病程初期,部分患儿伴有流涕、咽痛、厌食、呕吐等症状。口腔内颊部、舌、硬腭、软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等处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大部分不疼不痒,1天-2天出齐,1周左右逐渐消退,不留瘢痕及色素沉着。

  医生提醒:接种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可预防EV-71导致的手足口病。该疫苗可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对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感染没有保护效力。预防手足口病,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亲密接触手足口病患者,如拥抱,分享玩具、餐具、洗浴用品等。

  2.洗手。饭前、便后、外出游玩回家后都要洗手。如果怀疑接触了病人,因肠道病毒对酒精不敏感,不要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可使用肥皂或含氯的洗手液洗手。

  3.注意食品卫生。不要给孩子吃生的蔬菜;不要吃没有完全煮熟的肉食。

  4.生病后要隔离。至少等到身上疱疹里面的液体都干了(大约1周)才能出门。

  5.大人回家洗脸、洗手后再接触孩子。

  6.如果孩子有持续高热、疲倦、精神不佳、肢体抖动、烦躁不安、呕吐等表现,医院就诊。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erbairike.com/brkyf/13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