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龙教授大小青龙汤的经典验案举例及方证
点击上方“华医世界” 6、方中麻黄配桂枝,升散之峻也。若喘甚,去麻黄易杏仁, 谨防与细辛协合而辛散太过,且加杏仁降逆气而平喘,故后世叶天士治喘麻黄、细辛很少同用。 7、小青龙汤不可长期连用。 久服伤阴动阳则生他变,故治咳喘时,当以小青龙汤救其急, 苓桂之剂善其后(如酌选苓桂术甘汤、苓桂味甘汤、苓桂杏甘汤等); 小青龙汤有发越下焦阳气,拔肾气之虑,凡脉沉、微喘、气短不足以息的虚喘,皆不宜服。 发越阳气的具体征象:面色如有热状、心慌心跳、喘促憋气,有时动血而鼻衄,甚者虚脱; 老弱及婴幼之体,尤其是患有心肾疾病者,也应慎用本方,以防伤阴动阳之弊。 8、从伤寒条文看小青龙汤条是可以不重脉象,但是我记得刘渡舟先生对于小青龙汤的禁忌症却是参考了大青龙汤条文来的, 那我们来看到小青龙汤的脉象是否也可以参考大青龙汤的条文呢,值得我们临床思考, 如“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大青龙汤发之。”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膶,此为逆也。”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汤加石膏汤主之。” 所以我个人觉得小青龙汤的脉象严格来讲是应该浮脉,或者浮紧,或者浮缓,如果不是此脉象, 那小青龙汤原方下去要不产生变证,要不就是病好不全,需继续改方调理乃安。但是如果脉象微弱,那此方我就会很慎重考虑使用了。 我在临床中曾经有遇到过用小青龙汤治疗咳嗽之后,咳嗽痊愈,但出现吐血的患者,后来用甘草干姜汤愈。 9、本方的体质要求:患者面色多青白色或青灰色,绝少面红光亮者。 刘渡舟先生的经验,小青龙汤证的患者面有“水色”,即面色黧黑; “水环”,即两目周围有黑圈环绕; “水斑”,即头额、鼻柱、两颊、下巴的皮里肉外之处出现黑斑。 1、小青龙汤与小青龙加石膏汤:小青龙汤证是外寒内饮证,而小青龙加石膏汤证是外寒内饮化热证,故而小青龙加石膏汤证是在小青龙汤证的基础上伴有心烦、口渴等热证。 2、小青龙汤与大青龙汤:都可以治疗恶寒发热、身疼痛。小青龙汤证是外寒内饮证,而大青龙汤证外寒内热证,故而大青龙汤证可见烦躁,所以他们是表药同而里药异。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40)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41)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金匮要略》第十二篇) 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金匮要略》第十二篇) 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金匮要略》第二十二篇) 腰痛案(李阳波医案) 曾记余姐患腰痛多年,已经多方治疗不效,先师李阳波与之诊脉后,云为太阳标本同病,处小青龙汤加熟地、苁蓉、淫羊藿,开药6付,并嘱云:头5付水煎服,末一付酒浸,待服完水煎之5付后,即服药酒,6付必愈。结果真如其言,多年腰痛从此而瘥。 肺胀案(熊曼琪医案) 张某某,女,26岁,年9月22日诊。患者八天前郊游归来,当晚即发热、头痛,服感冒灵后症减。 次日发热38.5℃,伴咳嗽、气促、头痛,医院诊治。 血常规:白细胞12,/立方毫米,中性82%,淋巴16%;胸透现右下肺炎。肌注青、链霉素,口服四环素等药一周末效。 来诊时发热38.8℃,头痛,神疲乏力,咳嗽转频,气促、胸部憋闷,胀痛,痰多质稀,舌谈、苔心微黄,脉浮滑略数。予小青龙加石膏汤: 炙麻黄、甘草、干姜、桂枝备6克,细辛5克,石膏(打碎先煎半小时)45克,五味子l0克,法半夏、杏仁、芍药各12克,苡仁15克。 服一剂,热减,咳喘皆减,胸部仍觉闷病,连服三剂,热退神爽,咳喘已平,胸病亦消,唯口淡,偶有稀白痰;前方去石膏,续进3剂,诸证若失,唯纳食欠佳。胸透双肺野清,右下肺炎病灶影完全消散;白细胞6,/立方毫米,中性68%,淋巴26%。予陈夏六君丸调理善后,恙去人安。 END 本文摘自《经方方证要点》,岭南经方大家刘志龙教授及弟子黎崇裕编纂总结,句句干货,转给更多中医人,跟小师妹一起,弘扬中医。 热门文章 李赛美教授:《伤寒论》“治咳三部曲”(内附经典医案) 李可老先生攻癌夺命汤治验两则 投票 "华医之星"票选活动正式启动,投票就是支持! 刘志龙教授:消渴与肝关系浅探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enpip.com/brkyf/752.html
- 上一篇文章: 敏捷半岛幼儿园卫生保健小儿百日
- 下一篇文章: 花生食疗偏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