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声音判断小儿疾病的智慧方法
啼哭是婴儿的语言 《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说:“有声有泪声长曰哭,有声无泪声短曰啼”。啼哭是婴儿的语言,既是新生儿的一种本能,也可能是身体不适的表现。 哭啼是小儿表达要求及痛苦的特殊语言,当婴儿因为饥饿、口渴、针刺、虫咬、要睡、尿布潮湿之时,都可用哭啼来呼唤父母或家人,当需要得到满足或不适解除,哭声也就随之停止了,正常健康小儿啼哭声音洪亮而长,有泪。 乳儿因饥饿而引起的哭声多绵长无力,口作吮乳之状; 腹病引起的哭啼声音尖锐,忽缓忽急,时作时止;啼哭声尖锐阵作,伴有呕吐或果酱样大便,须考虑肠套叠; 哭叫而拒食,伴流涎烦躁,多为口疮; 哭声嘶哑伴吸气不利,多有咽喉病变; 乳汁流入耳内而患中耳炎,则哭闹不安,发热,手压耳廓时哭声更剧; 小虫钻入耳中,则会突然发出哇哇的哭声,浑身乱动而无泪,弄出小虫哭声即止; 久病、疳证、素体虚弱,先天不足的小儿,哭声低微,缠绵不断; 夜卧啼哭,睡眠不安,白天如常者为夜啼。 倘若哭声尖而直,调短,前囱门饱满,两眼无神,颈部强直,不愿抬头转头,四肢僵硬不灵活,多提示烦内病变(颅内出血或脑膜炎),医院住院治疗。(请 一般说来,小儿啼哭以洪亮为实证;哭声微细而弱为虚证;哭声清亮和顺为正常或病轻,哭声尖锐或细弱无力为病重。 闻咳声、嗅气味判断小儿疾病 咳嗽是肺失宣降的一种表现,不论何种原因均可导致肺失宣阵而引起咳嗽,闻小儿咳声,可判断病变来自肺系何处。 一般而言,咳嗽稀疏,咳声畅利,神色如常,为外邪犯肺之轻症; 咳声轻扬而有涎涕,多属外感风寒;
咳而气粗声重,痰涎稠黄,多属肺热;
咳声干涩无痰,甚或声音嘶哑,多属肺燥;
咳声阵发,连续不断,气逆上冲,或继以呕吐,为顿咳证候;
咳声嘶哑,声音如破竹,喉鸣气促,为喉痹肺闭之重症;
久咳声哑,干涩无痰,为肺燥阴虚;
肺气不足之咳声低而微,面白痰稀;
百日咳则连声咳嗽,咳嗽末有鸡鸣样回声;
白喉或喉炎,咳声多嘶哑,或如犬吠样,多伴呼吸困难。
痰: 白、清,属寒——初期; 黄、稠,属热——末期。 嗅气味包括病儿口中之气味及大小便、汗液、痰液、呕吐物等的气味,注意排除因吃某些食物后引起的特殊气味。 1.口中气昧 口气秽臭,多为肺胃积热,伤食积滞,浊气上蒸,可见于积滞、口疮,牙疳等证之中; 口气酸腐,多因伤食; 口气血腥,多见于齿龈、肺胃出血; 口气腐臭,兼吐脓痰带血,多属肺痈。 2.大小便气味 大便臭秽异常,是大肠积热; 便稀腥臊,是脾虚不运; 下利清谷,不臭而腥,完谷不化,多为脾肾虚寒; 气味酸臭而大便稀烂多是伤食; 小便气味臊臭,多因湿热下注; 小便清长无臭,多属脾肾阳虚; 混浊而略带腥臭,是膀胱蕴热。 3.呕吐物气味 吐物酸臭,多因食滞化热; 吐物臭秽如粪,多因肠结气阻,秽粪上逆。急当通腑泻热。 本文作者彭鑫,文章摘选自《中医古法婴幼养生》,引用及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广链接:佛医养生打坐垫介绍(参照南怀瑾老师所设计) 编辑声明 佛医堂 佛医堂公益团队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 ▼点击“阅读原文”可到达佛医堂流通处微店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enpip.com/brkys/685.html
- 上一篇文章: 饮食营养吃大蒜,吃的到底是什么
- 下一篇文章: 宝宝咳嗽像犬吠到底得了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