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营销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ommoo.com/news/20211012/116019.html

很多父母“遇热色变”,有一种发热恐惧症。

发烧,是婴幼儿生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但发烧不是疾病,是免疫系统在病原体的剌激下激活身体防御系统的一种表现,若父母贸然的帮婴幼儿退烧未必有助孩子的健康,而是应把握住正确的处理原则,避免不当的退烧方法,才能够帮助孩子恢复健康。

图片来源网络

1、体温多少算正常?

宝宝发热时,监测体温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有的妈妈用自己的额头/嘴唇去贴宝宝的额头,感觉有些热,就判断宝宝是发热了。实际上,“感觉热”是一种非常不靠谱的检测方法,准确体温还是需要靠体温计来测量。

所谓正常体温不是一个具体的温度点,而是一个范围。临床上通常以口腔、直肠和腋窝的温度为标准,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深部的体温。但临床测量口腔、腋下温度更为常见。

不同部位体温换算约为:

肛温-0.5℃=口温=耳温+0.4℃=腋温+0.5℃

2、体温多少算发烧?

体温升高超出1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大多数医学研究采用肛温≥38℃为发热,临床工作中通常采用肛温≥38℃或腋温≥37.5℃定义为发热。

依据腋温进一步划分:

孩子的体温易于波动。活动、哭闹、进食后、衣被过厚、室温高等多方面因素都可使孩子的体温发生变化。因此体温升高还需要鉴别生理性的体温升高还是疾病状态。

3、正确看待发烧?

发热是人体防御疾病、抵抗病原入侵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人体调动免疫系统抵抗感染的一个过程,发热越高,说明人体的反抗能力越强,但并不意味着疾病越严重。

利抑制致病微生物在体内生长繁殖,抗病毒血液中的白细胞增多,抗体生成活跃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强,物质代谢速度加快弊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未发育成熟高烧容易引起抽搐,造成脑部缺氧心率过快可引起心衰

4、发烧如何护理?

保持清凉,适当减衣,体温上升期若手脚冰凉,身体发热,可减少衣服但穿上袜子;

补充水分,牛奶、果汁、白开水、电解质液都可以,一定多喝液体,预防脱水;

注意体温,适当进行室内活动,多睡觉,可以洗温水澡或温毛巾擦拭全身。

药物退烧:腋温≥38.5℃以上且伴有不舒服,可以服用退烧药。既往曾经有过发热惊厥情况的,可能需要提前服用退热药。

有些物理降温的方式需谨慎使用!

X酒精擦浴

X对<2岁宝宝使用冰枕

X出现手脚发凉、全身发抖、口唇青紫(三者同时出现)

5、如何用药?

3个月以上宝宝:

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安全性较高,每6小时服用1次,每天最多4次。

6个月以上宝宝:

布洛芬(美林)退烧作用较强,每6小时服用1次,每天最多4次。

之前网上讨论比较多的关于退烧药交替使用的问题,目前多国的发热指南也统一了意见,交替使用控制体温不适用于家庭,而是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6、这些情况需要尽快就医!

年龄<3个月

体温>40℃,超过24小时

体温>38.5℃,超过72小时

发热伴随剧烈呕吐或腹泻。

发热伴随全身或部分身体抽搐

发热伴随吞咽困难、呼吸急促、口唇青紫

精神差,活动少,较烦躁,与日常状态很不一样

口干、泪少、尿少且黄

剧烈头疼、颈部硬、小宝宝的囟门明显凸出

热退24小时后,再次升高

除上述情况之外,若对宝宝的病情拿捏不准或无法自行处理请就医。请医院的同时,务必做好护理,在最大程度上缓解宝宝的不适感。

7、家长就诊前要记录什么?

如果发现孩子发热,必须1日至少测量3次体温,做好记录。

宝宝的流鼻涕、咳嗽、胃口、大小便情况、用药情况也要如实记录,以便提供给医生参考。

8、发烧常见误区

Q1:体温大于38.5摄氏度必须用药

A:退烧药的目的不是降温,也不是治病,而是让宝宝缓解宝宝发烧带来的全身疼痛。如果体温大于38.5摄氏度,但没有不舒服的表现,就算高温,但活奔乱跳或安静睡觉,可以不用药。注意,如果低烧,但精神差不舒服,可以酌情给药或及时就医。

Q2:高烧会烧坏脑子

A:单纯高烧不会对脑部造成损伤,但如果有脑炎,癫痫的病史或家族史,这时就要小心,发病并伴随高烧会造成颅内病变。

Q3:退烧药可以预防热性惊厥

A:退烧药只是缓解发热引起的不适,并不能防止热性惊厥发作。

Q4:孩子睡着发烧必须要叫醒喂药

A:是否叫醒喂药应该取决于孩子睡觉的状态,如果孩子很安静,呼吸稳定,不需要叫醒。如果睡觉躁动不安,呼吸急促,可以叫醒喂药。

Q5:温水擦拭或洗温水澡可以退烧

A:温水擦拭或者洗澡可以暂时缓解高烧,但没有退烧功效,当孩子不配合洗澡或者擦拭的时候,不需要强迫。

Q6:发烧要捂汗

A:孩子发烧后,不要捂。捂,不利于孩子体表散热,容易造成高热。

小结

任何疾病都需要一个过程

一般情况下,发热需要3-5天,咳嗽需要1-2周

只要孩子精神、食欲还可以(生病了,食欲一般都会下降,只要不低于平时的2/3甚至1/2都可以接受)

只要精神食欲还可以,别着急验血

坚持用药,按时复诊

注意护理,避免受凉

多喝水(所有含水的食物),不需要忌嘴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

也期待你把它推荐给身边的家长

与一起

理性看病,科学育儿

让孩子健康成长

下期见!

▼往期精彩回顾▼

·流感是什么鬼?奶爸医生科普笔记告诉你

·控制住”哮喘“这只妖精,我们就赢了!

·孩子夜间睡觉,穿多or穿少?

·每家都有这个小东西,会诱发儿童哮喘!

·关于儿童雾化,家长最关心的10个问题

·关于手足口,家长需要知道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erbairike.com/brkyy/11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