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精细诊疗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全媒体记者陈丽君安吉与长三角,文化一脉相承,安乐遗址崧泽文化墓地出土的遗物与上海青浦崧泽假山墩崧泽文化地层、安徽薛家岗遗址二期出土的同类器物存有较普遍的共性,但又有明显的安吉地方个性。两地间的传承关系清晰。这一现象表明,安吉在远古时代就是南来北往的文化通道。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文化的力量之于城市群,不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更在于共识之下的行动。尤其是,以文聚共识,相通则共进。沿着水路走出去多年前,诗人赵孟在西苕溪畔看苕花如雪、碧水微澜,久久意难平,遂赋诗一首。“自有天地有此溪,泓渟百折净无泥。我居溪上尘不到,只疑家在青玻瓈。”诗人眼中的西苕溪,与天地岁月同庚,仍清绝无垠。安吉的西苕溪,自南溪出,转过成百上千个弯后汇入太湖,再通达黄浦江。西苕溪流域也是连接皖南、宁镇地区的重要通道。“君住江之头,我住江之尾”,蜿蜒绵长的西苕溪,把安吉和长三角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沿着水路展开的世界,有阳春白雪,更有烟火人间。历史上,安吉、长三角本就交相辉映。年10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吉县博物馆联合组成的浙江旧石器文化考古调查组,在西苕溪(安吉段)源头发现上马坎遗址。这一遗址,是旧石器时代古人类在西苕溪流域这块美丽土地上活动频繁的有力实证。考古专家还发现,上马坎遗址的遗存,与安徽、江西、福建、江苏等周边省份连成一片。“以水为媒,安吉与长三角区域融通向前,源远流长。”县博物馆研究馆员程永军说,“上马坎遗址把浙江的历史从5万年跨越到了78万年,可以说,浙江的历史,从安吉写起!”这一发现,奠定了安吉在浙江以及长三角区域的文化地位。时光流转,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年10月,沉睡了近年的春秋晚期越国贵族大墓“八亩墩”揭开神秘面纱。它的考古发现,跨越时空,让古越文化再次鲜活地呈现于世人面前。“安吉地处吴越文化区的又一个实锤。”程永军说。安吉乡土作家卢炳根告诉记者,据史书考证,商周时期,越人集聚于西苕溪河谷平原,勤农耕、强军备。楚威王败越,尽取吴越故地。在楚人春申君统治下,兴修水利,筑修城墙。故鄣城时期,护城河与苕溪相连,城池东临苕溪,西濒沙河,水源充足,行舟可直抵太湖,安吉成为当时太湖南岸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下转2版)   (上接1版)可以想见,太湖的万顷烟波,长江的万里波涛,西苕溪为下游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滋养和动力,早早为奔涌澎湃的一体化发展浪潮奠定了基础。海派文化的头把交椅一条千年苕溪,一脉浙北文明。沿着西苕溪,满怀抱负的吴昌硕,顺流而下,走出安吉外出交游、寻师访友。他的这段求学和谋生生涯,就像西苕溪边桑园孕育出的蚕丝,把他的家乡和外界千丝万缕地串了起来。春风拂动,丝丝缕缕的文脉之光迸发出迷人的光芒。原吴昌硕纪念馆副馆长范一安研究吴昌硕几十年,对昌硕大师生平了然于心。她说,依托长江中下游发达的水系,吴昌硕的游踪遍及长三角各地,刻下了“人生只合住湖州”的著名印章,还以诗篇《渡江》《黄浦》《渡太湖》《太湖晓发》等记录沿途所见所闻;特别是在苏州,吴昌硕获吴大澄、吴平斋、潘郑盦三大收藏家的赏识,得以遍览古代文物、金石书画,使他眼界洞开,汲取到了丰厚的养料,为后来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广阔而坚实的基础。年,吴昌硕定居上海,他以诗、书、画、印的综合实力和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艺术胸怀,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迅速融入上海,成为海派艺术的执牛耳者。上海成就了吴昌硕,而吴昌硕也成就了上海。年,吴昌硕出任西泠印社社长,使西泠印社的艺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都达到了极致。这是他为江南文化作出的重大贡献。江南地缘美学与文化影响了海派书法的发展。在上海,江南文化是上海文化的中国根。江南是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在内,基本与长三角重合的广大区域。有专家指出,长三角作为一个经济行政概念,它的文化根脉正是江南文化。有根就有共同的土壤与水源,有共同的精神纽带,而且会不断加强加深加厚。有了顶层设计的长三角一体化,就是有了身体;有了江南文化的自觉,就是有了灵魂。范一安说,安吉是吴昌硕的故乡,是成长和艺术积累期;孤山是他授任西泠印社首届社长之地,是促进中国艺术交流的澎湃时期;上海是他晚年定居的地方,是艺术的辉煌期;超山是他与梅花长眠之地,是一生最终的归宿。这是吴昌硕一生的足迹与记忆,但他并不知道在他百年之后,家乡因他和长三角区域有了千丝万缕的牵绊,地缘更相近,人文更相亲。在安吉,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徽派建筑、吸收浙南地区风格的民居、具有苏派建筑精髓的园林式宅院……都能找到它最佳的呈现方式。“比如在鄣吴、迂迢,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程永军说,这也是文化的一种交流和共融;安吉是移民大县,安徽口音、江苏口音、河南口音比比皆是……这说明,民间的长三角一体化早已在安吉形成,让安吉与长三角区域各个城市有了相匹配的文化和价值认同。血脉相连的文化共知“自古以来的密切来往,昌硕品牌的共同塑造,形成了安吉、上海两地的文化共知。”县发改局党组副书记杨奎强表示。年3月31日晚,“重访黄浦江源——滴水溯源,点亮浦江”活动在上海举行,晚上8:15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安吉”的字样在黄浦江畔的上海中心点亮。黄浦江上,安吉上港的货轮与游船相遇,互相鸣笛致意。活动现场,七个项目签约,涉及产业发展、智库服务、文化交流等领域。年3月,“安吉椅业号”高铁专列飞驰在京沪线上。今年,黄浦江源最早发现者陶康华教授,积极奔走、联络,建议上海市立法设立黄浦江节。而在安吉,以“黄浦江源”为纽带的节日,年年要举行,让更多的上海人了解安吉、爱上安吉,安吉的民宿、旅游景点,集聚了越来越多的上海游客。鄣吴镇连续举办七届泛长三角知青文化节,一条长长的景坞乡村市集,不仅勾起了知青们的回忆,加深了两地人民的感情,也让安吉的农副产品和文创产品源源不断来到了上海。安吉还与上海长宁区、漕河泾开发区等地,与上海市浙江商会、长三角园区共建联盟等民间团体建立良好合作关系,这是为安吉县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公共服务的又一新尝试。安吉与上海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逐步形成全面推进、不断深入、互利共赢的良好态势。特别是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为两地发挥特色优势、持续深度合作创造了新契机。殷切期许,来自这片土地过往的魅力,更指向未来的潜力。年8月8日,我县发起《长三角产业合作区(一岭六县)文旅一体化联合行动倡议》,共同打响“长三角之心”品牌。“一岭六县”是长三角“三省一市”无缝对接的天然功能区块,自然禀赋、文化资源基本一致,通过共建“长三角之心”品牌形象,培育文旅产品、输送旅游客源,实现长三角区域文旅高质量发展。文化茂盛之地,也必是先进生产力爆发之地。守护好这抹文脉之光,“长三角之心”的诗和远方,必将在这片瑰丽的土地上绘就更多美好图景。本文来源:安吉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erbairike.com/brkyy/14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