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嘉宾:吴义强

主讲题目:竹文化、竹科技与竹未来

讲座时间:4月6日下午5:00-7:5

讲座方式:线上腾讯会议

会议号:

主讲嘉宾介绍——

吴义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业工程专家。现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兼任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农林生物质绿色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木竹资源高效利用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林业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林业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要从事木竹、秸秆资源高效利用与人造板绿色低碳制造领域的研究工作。构建了“木质细胞瞬间皱缩及最大瞬间皱缩理论”及“木质材料阻燃抑烟功能叠加耦合理论”,突破了人造板绿色低碳制造、防火防水功能化及秸秆资源材料化利用等重大关键技术与装备,为推动我国木竹加工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与科技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等20余项。授权中国、美国等国内外发明专利65件,发表重要学术期刊论文余篇,出版《农林剩余物人造板低碳制造理论与技术》等中、英文专著8部,主编《中国林业百科全书·木材科学与技术卷》。

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项,全国创新争先奖项,获湖南光召科技奖、湖南省科学技术创新团队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全国优秀教师,湖南省徐特立教育奖等荣誉或人才称号。

讲座概述——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坚忍不拔、虚心向上的竹子经过几千年的交融演进,已经深度融入我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生活。中国是世界上竹材种类和储量都位居前列的国家,科学认识竹质资源、高效利用竹材料对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和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荒林春雨足,新笋迸龙雏。”雨后春笋一晚能向上生长数米,为什么破土而出的竹子在生长时高度方向不断增长,而直径方向却没有明显变化,这与竹子的构造特征和基因密码有什么关系呢?“未曾出土先有节,即使凌云也虚心。”竹节在竹子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能否通过基因技术对竹节进行改良和引导?“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诗人郑板桥笔下的竹子为什么有这么高的韧性和强度,如何从竹子的宏观构造、微观结构、组织成分等方面科学解译其生物学特征和力学性能?从传承文明的竹简,悠扬明快的竹笛,鲜嫩爽口的竹笋,冬暖夏凉的竹楼,到太空育种的竹种子,缠绕成型的竹高铁车厢,绿色环保的竹新能源电池,增产防虫的竹醋液,支撑苍穹的竹结构,现代科技让竹子迸发出勃勃生机,更加熠熠生辉。本报告将从自然、生长、生物、文化、生活、科技、未来等维度全方位解读竹子的基因密码、生物特性、理化性能、精神家园和应用领域,介绍竹子的遗传育种、分子结构、组织形成、材料构造等方面的最新科技进展以及面临的科学难题和技术瓶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浙江安吉时首次提出这一重要论述,而安吉正是我国竹产业高度发展的地区之一。让竹子紧握科技的利刃,搭乘创新的东风,在经济建设主战场和精神文明制高点做出更多新的贡献。

来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竹藤领域都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erbairike.com/etbrk/12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