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黄伟芬文/摄

清水小龙虾在万亩荷塘当中游,镇边上昔日的荒地摇身一变成为蚕花文化园;运河边年的古镇焕发着新颜,说书的人来了,游客来了,居民富了;漫山竹海里隐匿着浪漫的地中海风情民居,千米高山上即将建起高山星空滑雪场……

8月21日,钱报记者随着“乡镇巨变看湖州”媒体采风行,来到湖州市南浔区石淙镇、德清县新市镇、安吉县山川乡,见证了综合整治后小城镇们的蝶变。

南浔区石淙镇:藕虾同戏人蚕共舞

路宽街亮,路口的行人在印有水乡特色的雨棚下等候,往来车辆有序通行,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这是走进石淙镇的第一印象。

据悉,自从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来,石淙镇对镇区主干道利铭路、连心路两侧区域,以及太君庙周边进行了环境整治与改造,共涉及实施项目18项,总投资万元。主要包括建成区范围内全面实行雨污分流;对主要街道实行“三线”下埋;对次要街道及背街小巷的“三线”实行整理;对路边墙体外立面、灯光等均精心设计,空调外机采用花边式框架,融入了石淙特有的民俗文化和水乡特色,彻底消除了空中蜘蛛网现象。

环境整治不仅让街道路面齐整,水变得干净了,土地还被充分利用了起来。现在,稻田里,荷塘间,清水小龙虾正在和莲蓬水稻为伴;五百亩田野花海播了种,田间的绿皮火车安上了迎客的茶座;往昔的砂石场修整为蚕花文化园,成了居民休闲好去处。

德清县新市镇:千年古镇换新颜

七十二座古桥林立,三十六条弄堂贯穿街市,廊桥流芳与粉墙黛瓦遥相呼应,绘就了“小桥、流水、人家”这样一幅诗意画卷,这就是位于运河边有着年历史的古镇—新市。

今年六十多岁的朱阿姨是古镇的原住民,在这次小城镇综合治理中,她是见证者,亦是受益者。“我们家原本是危房,以前外面下大雨,屋里头下小雨。”钱报记者站在朱阿姨家房子前,这座推倒重建的民居临着河,门口铺着整齐的青石板,家里面的八仙桌太师椅,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古镇气息,和朱阿姨口中的“危房”相去甚远。

新市古镇交叉路口,志愿者手持小旗引导行人、非机动车有序通行;斑马线旁,往来的车辆减速并礼让行人……

如今的新市古镇,不仅古韵足,更是每每是景,处处是情。走在古镇廊间桥头,不时有外地游客停下来,拍一张照片,饮一壶茶,尝一方小吃。

新市镇党委副书记蔡国强说,“希望通过整治,在水乡景域的建设中,在保留水乡共性的基础上,塑造出属于新市古镇的个性,让新市‘运河古镇·海派水乡’的定位更加实至名归。”

安吉县山川乡:浪漫地中海风情

一幢幢民居被涂上了浅蓝色和白色,一篮篮不知名的小花被挂在铁架子、空调外机上,竹海中的小村庄山川乡,满是浪漫的地中海风情。

大数据已经被用到了山川乡的旅游中,走进旅游服务中心,可以看到这样一块大屏幕,进出几个村子的游客数量、游客来自哪里、停车场是否饱和、他们的消费方式是怎么样的,这些信息在上面一览无余。

山川乡位于安吉县南端,以全乡域为创建范围的旅游景区,丰富的资源造就了众多休闲观光好去处,境内有千亩花海,万顷竹海、百年古宅、千年古寺、九亩避暑胜地、高山沼泽地……

依托自然山水,山川乡创立了“浪漫山川”旅游品牌,成为首个国家乡域4A级旅游景区,现阶段,正在创建全域省级旅游度假区。

记者走访的3个小城镇只是一个缩影。

据了解,近年来,湖州市以“两山”理念为指导,对全市个小城镇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和小城镇文明行动,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和探索,全市各小城镇环境面貌得到了彻底改善,农民文明素质得到提升,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

据悉,目前全市已经有11个小城镇被列为省级整治样板,4个小城镇成为文明行动省级示范,德清县、吴兴区获评小城镇整治优秀县区,湖州市获评整治优秀地市,排名全省第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erbairike.com/etbrk/13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