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

全球百日咳的发病率呈现升高的趋势

被专家称为“百日咳再现”

什么是百日咳?

发病率为何呈现升高趋势?

我们该如何预防……

什么是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为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该病病程较长,典型症状可表现为持续2—3个月的咳嗽,故称为“百日咳”。

百日咳的流行现状和发病特征

近年来全球多国出现百日咳疫情回升的情况,我国百日咳疫情近年也呈上升趋势。随着西方国家出现“百日咳再现”,近年来我国也呈现出“百日咳”再现风险。

年-年中国百日咳报告发病显示:通过免疫接种,发病率大幅下降,至平均报告发病率降至0.2/10万;近年呈上升趋势,-年增长了近23倍;年1-3月报告发病是年同期的26倍以上。

我国百日咳发病呈现“低龄高发”“低龄重症”的特点。超五成百日咳以及超九成百日咳重症病例是小于1岁婴幼儿;超九成死亡病例小于3月龄婴儿;学龄儿童、青少年及成人百日咳患者比例有所升高。

导致我国百日咳发病特征的原因是新生儿普遍缺乏百日咳保护抗体,感染风险大;自然感染和免疫接种均不能诱导终生免疫,并且我国百日咳免疫程序未覆盖青少年、成人,青少年、成人百日咳患者是婴幼儿重要的传染源。

百日咳如何传播?

百日咳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密切接触传播。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对婴幼儿来说,感染百日咳鲍特菌的父母或其他同住人员是主要传染源。

易感人群有哪些?

1、未接种百日咳疫苗的人群。疫苗接种是预防百日咳的重要手段。

2、婴幼儿,尤其是小于6个月的婴儿,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

3、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患有免疫缺陷疾病、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

4、长期接触感染者的人群,如:医护人员、家庭成员等。

5、居住在拥挤、卫生条件差的环境中的人群。

6、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加强针的人群。

百日咳有哪些症状?

典型的百日咳病例,可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2周后,出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并伴有鸡鸣样声音,咳嗽夜间加重,可伴有呕吐。

婴儿病例、有免疫史或百日咳病史者,感染后症状多不典型,其中婴儿病例感染后多无典型痉挛性咳嗽,易出现发绀、气促、呼吸暂停,甚至窒息,出现以上相关症状要及时就医排查,以免延误治疗。

如何预防百日咳?

据了解,接种百日咳疫苗和自然感染百日咳均不能产生终身免疫,但接种疫苗仍是预防百日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百白破疫苗是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降低婴幼儿发生百日咳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适龄儿童应尽早、全程接种百白破疫苗,未全程接种的适龄儿童应尽早补种。

佩戴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可有效减少病原体传播。家长出现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近距离接触照护婴幼儿时应科学佩戴口罩,降低婴幼儿的感染风险。

此外,公众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常通风,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肘或纸巾掩住口鼻,注意合理作息和适当的体育锻炼。

哪些机构需要重点防控?

1、托幼机构、学校

做好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和查漏补种工作;

做好日常清洁通风,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缺课登记与追踪等防控措施,出现病例后加强教室、卫生间等重点场所消毒;

托幼儿童、学生出现咳嗽尤其是持续性咳嗽等症状,应密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erbairike.com/etbrk/13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