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领航致富路,致富不忘报党恩安吉县溪龙
支部领路牵引一片叶子撬动一场翻身仗 青山绿水、农家别墅、茶园苗圃、现代农民……黄杜村的美好生活,来得并不容易。回忆20多年前,村民们感知最深的词就是“贫穷”。人均不足7分耕地,且多是零零散散的坡地,无论种麦还是种稻,产量都很低。直到上世纪90年代还有村民家里招待客人因买不起鱼,只好用木头刻一条鱼放在餐盆里,算个大菜,讨个彩头。为了摆脱贫困,村干部想过很多招,先后带领村民种辣椒、板栗、杨梅、菊花,但都没有实现“富起来”的愿望。 乡村党组织没有气馁,想方设法找出路,一次又一次邀请专家“会诊”。年,安吉县林科所勘察认定,黄杜村适宜种植新培育出来的白茶。乡村两级党组织立即组织力量深入村组走访调研,反复会商论证,决定建设“千亩白茶基地”。但是,由于种植成本高、技术要求高、失败概率高,村民们不敢种不愿种。 ▲茶农辛勤培育茶苗 “当时的黄杜村人实在太穷,穷得什么都怕!”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盛阿林感慨万分,他领着党员骨干试种“做实验”,不到2年时间,白茶亩均收益就达到元,一下子打消了村民心头的顾虑。当时茶苗紧缺,盛阿林找林科所协商,高价购苗送给村民;农户没资金,他反复跑信用社,争取到无息贷款;村民缺技术缺信心,他对接溪龙乡计生协会共建白茶园,让育龄妇女为茶园打工,既赚工钱又学技术。支部领跑让黄杜村白茶种植从无到有,迅速成长为一个富民产业,到年底,全村茶叶种植面积达到余亩,人均收入突破元。年4月9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到黄杜村,称赞“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安吉白茶产业园 此后15年,黄杜村党员群众牢记习近平同志嘱托,在村党组织带领下,一步一个脚印走好“红心向党、绿叶富民”之路。盛阿伟年接过村党支部书记接力棒时,恰逢黄杜村白茶产业步入快速成长期,摆在面前的是资金、技术、土地、用电等“成长的烦恼”。年,他促成村党支部与县农信联社开展党建共建,为茶农争取贷款支持,年更是要来信用贷款福利,授信额从最初的2—6万元,提升到现在的最高万元。年,村党总支与中茶所党支部结对,让茶农种茶制茶有了长期技术指导。这些年,村里解决了每年2.5万名采茶工人的住宿问题;大功率变压器增加到28台,茶农制茶再也不用担心跳闸……每一桩每一件都离不开村党总支的积极作为。 ▲组织茶农勇闯波兰推广安吉白茶 在村党组织引领下,全村党员群众一心一意做大白茶产业,努力做优品质、育强品牌、招引资本、拓展业态。越来越多的“茶二代”“茶三代”接班传承,营销模式、产业形态不断创新升级,茶点、茶食品等白茶衍生品开始走俏,4个总投资达7.5亿元的精品文旅项目落户黄杜。到年底,黄杜村白茶经营户达户,经营茶园面积4.8万亩,拥有省级以上驰名商标6个,年产值达4亿多元。从卖茶叶到卖风景、卖文化,黄杜的“绿色银行”越做越大。 ▲村强、民富、景美、人和 一片叶子,富裕了一方百姓; 一片叶子,也将传递到远方,让更多的地方富裕起来! 关于黄杜村党旗领航致富路,致富不忘报党恩的故事很长,小编也在接下去的时间里陆续推出相关篇章,敬请期待~ 往期回顾 党旗领航致富路,致富不忘报党恩——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党建工作经验之一长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erbairike.com/yebrk/11693.html
- 上一篇文章: 安吉ldquo两山rdquo绿道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