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

湖州日报

“想要来年茶叶卖出个好价格,秋冬季节的茶园管护非常关键,在管护时我们要注意……”近日,安吉县孝源街道“新时代农民夜校”准时开讲,来自周边村落的50余名村民聚精会神地听着,时不时还记上几笔。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家住洛四房村的郎友富是村里的白茶种植大户,有着80余亩白茶。他是夜校的“常客”,“上次关于白茶的课程我也参加了,从茶园的水肥管理到病虫害防治,老师讲得很细致,对于我们茶农来说,这些知识太有用了。”他说。

今年以来,孝源街道以打造智慧型街道为目标,创设了“农民夜校”这一载体,扎实开展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工程,积极培养人才,提升农民文化素养,全力助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服务乡村振兴。

据悉,夜校设置了劳动力专业技能培训和文明素质提升两大培训主题。其中劳动力专业技能培训以白茶种植、电子商务、育婴员等内容为主,为乡村振兴培养实用型人才。后者则通过传承和发扬孝文化、尚书文化等当地传统文化,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课程设置只有贴近实际、通俗易懂,才能吸引村民。”该街道成校校长汪华忠表示,为实现“民有所需、据需而训、训而有获”的效果,我们前期作了大量的调查,收集村民的意见。

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专业技能培训“干货”满满,受到村民的欢迎。今年49岁的金爱珍是一名家庭主妇,自从夜校开展了育婴员的培训课程,她便一期不落地参与其中,现在已经成功拿到了高级育婴员证书。“以前从来没想过去考这样的证书。”她笑着说,现在家里事情不多,我打算去找一份月嫂的工作。

同样,文明素质培训课程也是一座难求。每月定期开设1至2次的国学课堂,是不少村民必须“打卡”的课程。“听来自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的王平老师讲解《论语》《孝经》这些国学经典,非常有意思、有意义。”皈山场村村民傅绍金说,我常带着孩子过来听课,因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确实非常有必要。

如今,在夜校上课已成为孝源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截至目前,该街道先后开展“农民夜校”60余期,培训余人次。“夜校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明法理、守纪律的新时代农民的重要平台。”街道副科级组织员胡迎春说,接下来将进一步精选学习内容,让村民们精神实起来,生活好起来。

(原标题《孝源街道:“农民夜校”照亮乡村振兴路》,原作者崔吉丽。编辑李世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erbairike.com/yebrk/13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