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湖号客户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质、价值观念、气质情感等核心因素,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去年11月底,由我国单独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一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湖州紫笋茶制作技艺和安吉白茶制作技艺位列其中,成为全省唯一有两项制作技艺入选的地市。连日来,记者实地探访我市两项制茶技艺,深入了解湖州在非遗项目生产、保护、延续和再创造方面付出的努力,下面请看记者的调查报道。随着草木灰与荔枝木烧灼出的青烟缭绕直上,上周末,郑福年带着他的徒弟们,再次开启漫长的紫笋茶饼复焙环节。在此过程中,他边示范,边手把手向徒弟传授每一道工序细节。郑福年16岁开始制茶,这些年来,他将多年前《茶经》中记载的紫笋茶古法蒸青技艺一一还原,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而今,除了钻研技艺,摆在他眼前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传承人。长兴县文化馆副馆长黄益平说:“现在紫笋茶已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那么在授徒、传艺这一块,我们还是要加强、要多带徒弟,让更多的人掌握这项核心的技艺。”非遗传承人承担着非遗项目传承保护的重要责任,既要有一枝独秀的能力和实力,也要有花开满园的担当和魄力。为引导他们当好排头兵、做好示范者、成为领路人,近年来,我市文旅部门构建起紫笋茶制作技艺和保护传承工作评价体系,做好调查立档、传承实践、课题研究、宣传推广等保护传承工作。在非遗传承人杨亚静的工作室,一场唐代宫廷茶礼正在上演。这些年,她钻研典籍,寻访名师,编排出一套完整的唐代宫廷茶礼,带领学徒每天研习、排练唐代茶艺表演。笙歌妙舞间,大唐盛世最华美的陆羽茶道,又重回大众视野。奢华、优雅、精美,每件器皿、每个动作,都在诉说着当时宫廷茶事是何等的精致、风光,令人神往。紫笋茶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高级茶艺师杨亚静说:“我们作为紫笋茶的产地,会有很多人拿着茶经去寻找紫笋茶。那我们怎么样去把这个展示得更好,其实只有文化才会根植于心嘛。文化让别人记住了,我们的产品才可以走出长兴,走出湖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我市两项制茶技艺入选人类非遗,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既得益于深厚的传统根基,又离不开茶人们主动适应现代生活、现代审美和现代时尚。在安吉宋茗茶博园,一座白茶国际交流中心正在连绵的茶山中拔地而起。未来,这里将成为白茶展示、研发、推广、交易的世界级交流展示平台。日前,安吉县非遗中心人员实地调研工程建设进度,主动为茶企提供内部装修阶段需要对接的资源。安吉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潘黎明说:“世界非遗是世界级的,也就是国际化,我们安吉白茶跟世界上一些大型的企业或者品牌进行合作,去形成一种交流的平台。”安吉白茶要走向世界,光靠建设国际交流中心是远远不够的。为它注入更新、更丰富的产业内涵,让它融入时代之中,才能绽放光彩。在宋茗茶博园内,千亩茶山以标准化带动产业化,运用遥感、云计算等技术,建立全过程溯源管理体系,5条全国领先的数字化生产线,为白茶产业科学发展树立了样板。而在不远处,白茶博物馆掩映于葱茏茶树间,游客可以在这里全方位了解安吉白茶的加工工艺和流程,品尝茶味道、体验茶生活、了解茶文化。年,茶博园共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带来了万元的营业收入,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近户。安吉白茶制作技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浙江安吉宋茗白茶有限公司负责人许万富说起了近几年的变化:“以前只是种茶、炒茶、卖茶。我们在新时代,要真正做到,茶科技、茶文化、茶产业,三茶统筹的发展理念。当下要做好茶旅融合、文旅融合、农旅融合这篇文章,更好地让这片叶子可持续发展。”活态传承、多元融合、强农惠农……依托非遗项目,近年来,安吉走出了一条壮大茶经济、丰富茶文化、打造茶旅游的特色发展之路,安吉白茶品牌价值超过45亿元。并持续书写“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传奇故事,累计向贵州、湖南、四川三省六县捐赠茶苗万株。而这一切,都成为它叩开“人类非遗”大门的金钥匙。湖州茶制作技艺申遗专班负责人胡家栋介绍说:“申遗前期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建立了专班,市县进行联动,以三位一体的立体式进行全方位的推进。长兴紫笋,我们主要挖掘它的紫笋文化,安吉白茶作为一个年轻的茶种,抓住了文化和产业的两个特性。”申遗的根本目的是“护遗”,为做好申遗后半篇文章,近期,我市以“打造茶生活品质之城”为主题举办系列活动,率先发布三条茶旅精品线路,并为“大唐贡茶”和“宋韵白茶”两个市级传统工艺工作站授牌,进一步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湖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楼婷表示:“下一步主要在‘呈现’两个字上,进一步打造湖州制茶技艺这张人类非遗的‘金名片’。持续保护湖州传统制茶的核心技艺和基本的工艺流程,让传承人成为茶文化最好的代言人;加快推动‘茶+旅游’的融合,让茶产业成为拉动民生的大产业;继续讲好湖州茶的故事,做好湖州茶人类非遗名片的世界性的传播,以此提升湖州的文化影响力和美誉度,让更多的人因喜欢湖州茶而热爱湖州。”有感以茶兴礼、以茶富民、以茶会友,茶是能让世界各方“茶客”品读大国韵味的“东方树叶”。这一片小小的茶叶,头牵“乡村振兴”希望,尾连“文化自信”魄力;于世界而言,这一株神奇的东方茶树,是各国人民交汇贯通的共同“语言树”。历经千年,“茶心”未变,香茗氤氲,璀璨的湖州茶文化在世界文明长河中熠熠闪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erbairike.com/yebrk/13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