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看湖州浙江安吉矿山变青山青山
00:58绿色发展看湖州——浙江安吉:矿山变青山青山是金山(央视财经《生财有道》)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的余村,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的诞生地。现如今,绿色发展和生态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那么绿色发展和生态发展,给安吉县带来了哪些改变呢?安吉县余村的农民潘春林经营农家乐已经13年,通过经营农家乐,他如今每年都有多万元的收入。而在13年前,潘春林的身份还是余村冷水洞石矿矿区的一名拖拉机手,年收入只有一万元左右。余村冷水洞石矿,开采于年,所产矿石主要供应余村3个石灰窑烧石灰使用。余村石矿盛产期,矿石开采量达到24万吨,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当时,村里有多名村民在这里工作。通过石矿开采,余村曾一度成为了安吉县的首富村。矿石开采经济效益虽好,但也破坏了环境。年,安吉县确立了“生态立县”的战略目标,要求逐步关停矿石开采,余村矿山于年年底全面停产。矿山关停了,开采矿石多年的村民们失去了收入来源,接下来的路该怎样走,村民们感到十分迷茫。在矿区当过拖拉机手的潘春林,在村子里开起了余村第一家农家乐,但是,由于当时来余村的游客很少,潘春林感觉到农家乐的前景并不乐观。正在潘春林和余村的村民为自己的生计感到迷茫的时候,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到余村考察,在这里他了解到村民的疑惑,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这让安吉县更加坚定了“生态立县”的战略,也让余村的村民们看到了绿色发展的大好前景。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余村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吸引来了大量的游客,潘春林的农家乐生意也越来越好。依靠良好的生态,余村吸引来了全国各地的游客,而潘春林农家乐里地道的农家菜,则给他带来了可观的财富。每天,他的农家乐都会接待几百名游客。如今,作为农家乐老板的潘春林,每天手机响个不停,他一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接游客的订餐电话。如今,余村的冷水洞矿区已经被改造成了遗址公园,在青山绿水间,巨大的矿坑仿佛在警示着前来参观的人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并不是发展。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受益的不仅仅是潘春林。生态环境的改善、各地游客的到来,让余村的很多村民都增加了收入。余村,在绿色的发展理念指引下,发生了巨变。而在整个安吉县,13年来,一个个绿色发展的故事也在同步上演。安吉,素有“中国第一竹乡”的称号,万顷竹海构成了一幅四季劳作的美景,也造就了中国美丽乡村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安吉地理、气候等条件非常适宜竹子生长,竹子本身是一种可再生性资源,生长周期短,成材期3-5年,相比树木的几十年、上百年,速生优势更为明显。竹子只要合理采伐,便能更好地促进竹资源再生。安吉竹子资源丰富,面积达.1万亩,蓄积量1.8亿支,县内年采伐量近0万支。农民们依靠竹子,有了稳定的收入,而一根根竹子被合理采伐后,被运往安吉县竹制品的加工厂,则让农民的竹子不愁销路。陈永兴十多年前还是安吉县九荒坪镇余村矿区的一名销售人员。他从安吉县“生态立县”的政策中,看到了商机,大力发展竹产业,对毛竹进行深加工,制作竹地板,经过多年的资本积累,他的竹业公司已经成为国内第一个上市的竹业公司。竹干可以制作成各种竹制品,而竹制品的废料也可以进行废物再利用。在孝丰镇的竹产业科技园里,堆积如山的竹废料,正在被源源不断地生产成活性炭等高附加值的产品。竹干被充分利用,创造着财富。而竹笋也被制作成了各种食品,在生产线上源源不断地生产。就连竹叶也可以提纯,制作成饮料等竹产品。在安吉,一根竹子可以说被“吃干榨净”,为安吉的百姓创造着绿色的财富。而用竹子做成的竹纤维则可以做成各种款式的毛巾、衣服等产品,为人们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用品。曹小生,做竹凉席生意多年,随着安吉县生态旅游的发展,他积极转型,把竹产品和旅游结合起来,成立了竹印象体验馆。在体验馆里,游客可以参观竹纤维做成的各种产品,也可以在这里进行购买竹产品。通过走旅游的路线,曹小生的竹产品销售,每年能达到万元。一条完整的竹产业的产业链条,撑起一方绿色经济。竹产业在助推安吉县域经济发展、推进生态县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年,全行业实现总产值亿元,从业人员近5万人,竹子为安吉县30多万的农民人均增收多元。安吉,语出诗经“安且吉兮”,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安吉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生态,也让这一方绿水青山转换成了金山银山。更多精彩内容请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erbairike.com/yebrk/13926.html
- 上一篇文章: 广德市新杭镇绘好长三角文旅融合新画卷央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