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你反向旅游了吗
这个“五一”假期刚开始,全国各地景区人流就相继爆满。据交通运输部消息,假期第一天,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就达到了.2万人次,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为.3万人次,创单日历史新高。不少赶往景区的旅客被淹没在同来旅游的人潮中,淄博八大局甚至出现了米走半小时的情况。关于“五一”假期各大热门景区“人从众”的相关话题连续登上微博热搜。面对热门景点的人潮汹涌,不少年轻人选择了“反向旅游”,不去西安看兵马俑,也不去泰安爬泰山,而是奔向一个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镇,在那里体会当地独特的文化底蕴,感受不一样的烟火气。什么是“反向旅游”?“反向旅游”是指一种新的旅游模式,近两年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主要是年轻游客为避开人潮,选择“非著名”的旅游小城,以安静、清闲地度假。与前两年“五天登五岳、30小时往返公里”的“特种兵旅行”方式不同,“反向旅游”主打一种松弛感,不做旅游攻略,在酒店睡到自然醒,在安闲自得享受旅游的同时,也躲避开了涌向著名景点的人潮。特别是今年以来,“反向旅游”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在微博上,不少视频博主对小众旅行景点做了专门的总结和推荐,人们纷纷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的“反向旅行”日志,“五一之前”,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也在微博发布视频,向读者推荐“济南反向旅游的十个宝藏地”,包括百工集、护城河蔷薇、府学文庙等景点,帮忙外地来济南的游客解锁非传统旅游新乐趣。“反向旅游”成为热门景点打卡的替代趁着假期旅行,去体验一座著名的城市,参拜那些图腾般的名山大川,这当然是好的。可若是一到景区就人满为患,几分钟走不了一步,买个东西排队几小时,本来想要欣赏美景,却只能看到攒动的人头,这种旅行好像是换了一个地方“罚站”。“五一”期间,长沙五一广场,杭州西湖,北京故宫,青岛栈桥,济南趵突泉,......几乎每一个景点都人山人海,“在大量人群中发现少量景色”,令人叫苦不迭。几年前兴起的网红景点“打卡”和“特种兵旅游”,使人疲于奔波,鞍马劳顿,游客们急着到各种风景名胜地打卡留影,唯恐落后于时代的潮流。其实旅游的方式并非只有网红景点和热门城市的打卡,如果旅游一味跟随大众打卡拍照,反而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反向旅游”的出现,无疑是给旅游下了一个新的定义,大家越来越希望可以深入地了解一个地方,去切身体味一个个地方的风土人情,而非简简单单的走马观花。在笔者就读的山东师范大学,很多同学早在清明节刚刚结束时就开始期待“五一”小长假。“四时可爱唯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春暖花开的季节,既不想呆在家里,又不想去热门景点“罚站”,“反向旅行”便成了不少人的策略性选择。实际上,这也是全国很多在校大学生的想法。由于目的地是四五线的小众城市,或者是与热门城市相较更为冷门的景点,“反向旅游”的出行成本相对较低,宾馆住宿饮食出行都相对平价,客流量也少,人们不用担心在欣赏美景的时候被挤来挤去,也不用为了去热门城市疯狂抢票赶车。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的一名外省籍同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热门”城市的“冷门”景点,往往保存着一个地区更为原始、纯粹的文化风情和民俗习惯,能够带来更为深刻的文化体验和思考。自己趁着“五一”假期去了济南森林公园和灵岩寺,那里的游客不算多,自己可以很放松地聆听经声佛号,暮鼓晨钟,感受大自然天人合一的节律,仿佛给心灵洗了个澡。还有的同学选择去浙江安吉的云上草原赏花踏青,安吉县的多家“村咖”成为当地的一大亮点,可以一边品着咖啡,一边走遍老城的大街小巷;还有人选择去福建平潭赏烟花、听音乐、观名剧、坐游艇,欣赏梦幻的“蓝眼泪”景观(蓝眼泪是海洋生物发光现象),很多同学通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erbairike.com/yebrk/14340.html
- 上一篇文章: 盼来了浙江这座城市终于迎来高铁40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