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治白癜风的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950145.html

“你们辛苦了!”3月1日上午9时30分,浙江大医院之江院区首批前线医护人员56人走出负压隔离病房,现场掌声、欢笑声不断响起。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在现场了解到,56名医护人员中,41名是浙大一院的医护人员,还有15医院、医院、浙江大医院、浙江大学医院的15名一个月前前来增援的医护人员。他们将集体前往安吉隔离休养。

昨天最后一次交班时合影

浙大一院党委书记梁廷波教授看着这些出舱的同事,满怀感情地说:“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医护人员在岗位上表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精神,社会大爱的精神。是生命重于泰山,人民生命健康高于一切的责任所折射出来的精神。我很高兴大批病人出院,医护人员健康做到了零感染,精神面貌也很好。虽然都是认识的同事,但已经一个多月没见他们了,看他们穿着隔离服也认不出谁是谁,今天终于看到庐山真面目了。”

那么,目前剩下的新冠肺炎患者情况如何?仍在坚守的医护人员还有多少?梁廷波教授说:“我们出院的病人已经百分之八九十了,现在住院的是几位比较重的病人,还在进行进一步治疗,这些治疗主要是针对原发病,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已是阴性,但有些病人本身就存在心脏功能、肾功能等问题以及还有原发肿瘤、器官移植的病人。因此我们还要坚持到最后,一步步地将他们从危重边缘拉回来,让他们顺利健康地出院。现在普通病房和监护室还有多位医护人员,他们的工作是三班、四班倒的,穿着隔离服一人工作只能4-5个小时,所以要好几个班次,比平时日常医疗工作投入的人力多好几倍。我们会随着病人出院的增加做适当工作调整,还会有一批批医务人员去疗养隔离。今天好些同事要去疗养却还心挂着患者,本来还有十几位医护也要去安吉,但是他们希望留在这里做一些其他的工作,所以就没去,因此我们在这里专门安排了一个隔离疗养病房。”

记者也采访了其中一名出舱医护人员——浙大一院感染病科护士长徐燕,请她讲述了42天隔离病房的工作——

“如果有需要,我随时可以继续返舱”

一转眼,我已经在负压隔离病房“战斗”了42天。1月19日,浙大一院接收了第一个新冠肺炎患者,我是感染病科护士长,随即进负压隔离病房了。虽然我们一个多星期前就已经开始为接收新冠肺炎患者而做准备,但我心里还是暗暗希望杭州的首例确诊患者能来得晚一点,让我跟家人吃顿年夜饭。

但既然病人来了,我们就要全心全意投入战斗。情况紧急,来不及回家收拾衣服,我赶紧给老公打了个电话,跟他简单交待了一下。毕竟,家里还有2个孩子,女儿今年要高考,这个寒假很关键,儿子今年幼儿园小班,正是黏人的时候。

说实话,开始几天,病毒传染途径不明,我自己心里也有点怕。但我也没空去考虑自己,负压隔离病房里的工作很忙。刚开始,要建立、熟悉流程、磨合团队,慢慢的患者就越来越多。因为穿着隔离服闷热无比,很难坚持太久,我们4小时轮一次班,每天在隔离病房8小时。但即便下了班,也还有许多协调工作要处理,感觉每天都很忙碌。但最忙碌的,还要数1月26日患者转运到之江院区后。我记得普通隔离病房的患者最多时达60多位。

刚到之江院区的那几天,因为护理人员要熟悉新环境,患者到了新环境也有些焦虑,那几天我都要穿着防护服在病房里呆6小时左右,每次出舱时,汗流浃背、手术衣湿透、防护镜也已起雾的几乎快看不清。

因为工作忙,我隔几天才会跟家人视频一次。每次儿子都会问:妈妈,你什么时候才能回家?这也是我最内疚的时候。好在,家里人都非常支持我。

在隔离病房里,我们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听说有患者要从重症监护室转回我们病房,这意味着患者迎来了新生。如果这个病人还是从我们病房转去重症监护室的,大家更兴奋。有时候患者推进来,医护人员会情不自禁的鼓掌。

42天里,我对每一个病人的情况都熟稔于心。杭州首例新冠肺炎患者黄先生是我护理的第一个病人,虽然后来他转到了7楼病区,但我每天依然还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erbairike.com/yebrk/7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