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选在“三伏天”

贴“三伏贴”来补补阳气,

所谓的阳气不足,

天时来凑。

明天是今年进入“三伏天”的初伏,

也是贴“三伏贴”的“大好日子”。

头伏第一天,预示今夏最热时期来临,同时也是中医“冬病夏治”的最好时机,冬病夏至,就是利用夏季气候炎热、人体阳气最旺盛的客观条件,用特定的中药在特定的穴位上贴药以治疗某些疾病的治疗方法。三伏贴是冬病夏至的方法之一。因药物不经胃肠道代谢,故能保护脏腑,且使用方便、副作用小,避免了打针吃药之苦,深受患儿及家长欢迎。

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我国医学的特色疗法之一,源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春夏养阳”的思想,被历代医家奉为四时养生的重要原则。三伏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盛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最旺盛,有利于药物的充分渗透和吸收,予以特定中药在特定穴位贴敷后以达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理气、健脾和胃、祛寒除湿,从而达到未病先防、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的目的。

古方演化三十年临床应用

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期,夏至开始,医院就拉开了“三伏贴”的预幕,已医院进行“开穴贴”治疗。医院冬病夏治系列治疗方法中,应用得最广泛是敷贴治疗。它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冬病冬防”,“子午流注,适时开穴”的理论,在旧历节气的夏至,“一伏”“二伏”“三伏”,“一九”“二九”“三九”的第一天,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疾病的传统中医外治疗法。目前,医院“三伏贴”涉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风湿免疫系统、妇科疾病、内科疾病等。其贴敷治疗方法根据古方演化而来,经过院内专家多年经验积累。

三伏贴的作用与功效

三伏贴可以温补阳气,利湿散寒,活血通络,增强机体之正气,从而祛除体内沉积的寒气,调整阴阳,达到阴平阳秘,宿疾得以恢复。1、调节免疫力,提高人体的免疫力。2、祛除湿寒,温补阳气,改善四肢寒冷的状况。3、改善慢性咳嗽等症状,具有平喘止咳的作用,这对于慢性咽炎、哮喘病、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慢性喉鼻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三伏贴的适宜人群

主要适用于阳气不足、肺气虚弱、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主要包括:

1、呼吸系统疾病:感冒、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哮喘、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等。2、消化系统疾病:虚寒性胃痛、慢性胃肠炎、腹泻、消化不良、厌食等。3、风湿性疾病:寒性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4、妇产科疾病:痛经、产后头痛、坐月伤风等寒证者。5、小儿疾病:体虚易感冒、哮喘、支气管炎、消化不良、厌食、遗尿等。6、亚健康调理:免疫功能低下、阳虚体质、气虚体质、亚健康等。

重点调理推荐:

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4、怕冷,手脚凉,腰凉;5、慢性腹泻,消瘦,吸收差;6、痛经,宫寒;7、风湿、类风湿,老寒腿;

贴敷疗程时间

2-6岁人群贴药时间为0.5-1小时;7到17岁人群贴药时间为1-2小时;18岁以上每次贴药时间为2-4小时。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

年医院三伏贴时间表

  夏至贴:   6月21日——7月05日   初伏贴:   7月06日——7月15日   中伏贴:   7月16日——7月25日   中伏加强贴:   8月05日——8月14日   末伏时间:8月15日——8月24日贴敷时间星期一—星期五:

上午08:00—11:30

下午14:00—17:20星期六:上午08:00—11:30

预订电话-

贴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erbairike.com/yebrk/8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