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宝宝腹泻怎么办
本专栏内容由康堡儿科友情提供 线上答疑两年多,最常被问及的问题就是发热、咳嗽和呕吐、腹泻。这些都是儿童常见病,每个孩子每年可能要经历好几次,只要宝妈经常看科普,对于普通感冒发烧的护理应该早已了然于胸了。不论是卫生部门官方网站还是知名医生的科普文章,观点基本一致,争议不大。 但孩子腹泻这事儿,说法很多时候就不一致,包括:病因是什么?“我家孩子无缘无故就拉肚子,好几天了还不好,以前消化可好了,医生这是怎么回事儿啊”,“我家孩子头一次芒果,就吃几口,然后就开始拉肚子,吃了好几种药也没有效果,直到现在还是拉”,“宝宝半个月前发烧,吐,折腾了一天,第二天不烧也不吐了,可是开始拉稀了,还不爱吃喝一直到现在,都瘦了二斤了,愁死了,该怎么办啊”类似情况不胜枚举,找不到具体病因,到处就诊,得到的答复也是五花八门,有的说是胃肠发育不成熟,消化不好,有的说是食积,有的说是乳糖不耐受,有的说是母乳喂养没有忌口,有的说是奶粉不好…… 为什么婴儿期宝宝容易出现腹泻,确实和这个阶段的生理特点有关:进食次数多,胃肠负担重,而且消化系统的功能还没有发育成熟。只要有个风吹草动就可能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引起腹泻,但从发病概率来说,病毒感染还是造成腹泻最常见的原因。典型的病毒性胃肠炎很好诊断:先有发热、呕吐、没精神,继而出现水样便。发热和呕吐症状持续时间很短,通常都不超过3天,而且通常在发病24小时后,相比病初明显缓解。腹泻出现时间延后,但持续时间长,可能要一周左右。不典型的病例也不少见,孩子可能只有呕吐症状,状态也不错,误以为是饮食不当造成的;或以单纯水样便起病,或只是大便次数增多,呈稀糊状。单凭症状诊断疾病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因为很多疾病症状相同或十分相似,查体也没有明显的异常体征。患者年龄和流行病学特点可以给医生提供思路:在肠道病毒流行季节,每天门诊都有大量的以发热和胃肠道症状为主诉的宝宝就诊,那么,在此期间,易感人群中的很多状态很好、以单纯的呕吐或轻度腹泻起病的患者,医生都会高度怀疑他(她)们也同样被这种流行病毒感染了。上述列举的几个例子,如果发生在肠道病毒感染流行期间,仍然要考虑病毒感染。有一半的家长可能会把腹泻病因归咎于饮食不当:腹泻的当天或上一天孩子喝了冷饮、初次接触的食物、进食了超过平常量的水果、还有母乳喂养的宝宝母亲吃了火锅、麻辣烫……然而,随着动态观察,病毒感染的典型症状可随后出现。监护人不要太自责,这不是监护人的过失,健康无病的孩子应该尽量多尝试新的食物,除非明确该食物的确不适合该月龄食用。母乳喂养的,母亲饮食也没那多禁忌。 病毒感染导致的腹泻仍是婴幼儿腹泻的最常见原因,尤其是小婴儿。医生、家长心目中都应该有这个概念,既然发病概率是最高的,遇到无明确诱因腹泻,首先应该想到的是病毒感染造成的,然后再做其他排查。 能够引起腹泻的病毒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轮状病毒,近年来诺如病毒感染有逐渐增多趋势。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可以做轮状病毒抗原快速检测了,但据我所知,在基层开展的并不多。很多医生认为:通过典型的症状和流行病学特征,就可以初步做出病毒感染判断,分辨出是哪种病毒意义并不大,因为无论哪种病毒感染,都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治疗上就是对症处理、防治出现并发症。 治疗上,以往基层医生对于小孩儿腹泻病因认识不足,很多都给用抗生素,比如庆大霉素颗粒,小儿泻立停等。近年来认知水平逐渐提高,知道病毒感染用抗生素不仅无益,反而有害(造成菌群失衡延长病程、还要承担过敏和器官受损的风险)。近年益生菌、蒙脱石散这类药物应用的最多,一些中成药制剂(比如小儿腹泻宁、婴儿健脾口服液等)和酶制剂(乳糖酶、凝乳酶、胰酶散等)用的也不少,尽管有些家长认为宝宝是吃了其中的某种药物把病“治好”了,但我并不赞同把这个经验分享给大家。为什么不花一点儿精力查找来源更可靠、证据更充足、样本量更大的信息呢?世界卫生组织对于病毒性腹泻,在药物治疗方面,只推荐补液盐和锌制剂。有些研究表明益生菌也许有利于治疗某些原因引起的腹泻,说“病毒感染的早期使用益生菌,病程或可减少1天”。为了“可能”、“或可”、“1天”,益生菌被广泛应用。究其原因,孩子生病了家长都很着急,医生面临的压力也很大,明知道效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作为安慰剂也应该给用。毕竟不能不作为呀!我并不是反对用益生菌,只是想说明,不要对它的期望值太高了。思密达是矿物石成分,有收敛吸附作用,可减少毒素吸收,改善大便性状作用(感官上大便次数和含水量少一点儿)。但这种作用在病初表现并不明显,也不能缩短总的病程。中成药一律不推荐,不详述。病毒性肠炎对机体的主要危害是造成水电解质紊乱。所以,防治脱水才是第一要务!轻度脱水(大便次数、含水量不太多,精力充沛、食欲尚可)可以口服补液盐Ⅲ,不必太严格掌握剂量,病初头两天,可以多次饮用,只要孩子接受(不用担心喝多了,如果孩子不愿意喝,你强迫他也没有用)。然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对于中重度腹泻,表现为腹泻十分频繁,一日十余次,大便水样,看不到固体物质,精神萎靡、口唇十分干燥、眼窝囟门明显凹陷,嗜睡、数小时无尿等,应该及时就诊,医生会通过静脉输液给孩子补充液体,这是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措施。 至于病毒性肠炎是否需要吃无乳糖奶粉,争议也很大,WHO和美国儿科学会基于大数据结果,认为没有必要常规应用。很多中国的医生认为:既然从病理生理角度讲,病毒腹泻必然会继发乳糖酶分泌下降,那么用去乳糖奶粉也就是合乎情理的呀!但一切都不是想当然,美国多数学者认为腹泻可能影响乳糖酶的分泌,但出现继发性乳糖不耐受表现的很少,所以腹泻不需要常规换无乳糖饮食。而且发病过了一段时间,乳糖酶还会逐渐恢复正常,还是继续吃母乳或配方奶粉就可以。所以,WHO建议腹泻超过2周,且普通饮食状况下症状没有改善的,换无乳糖饮食。理论上是这样的,实际临床工作中,在中重度腹泻初期,或病程超过一周,大便次数还没有明显减少,很多医生就建议患者换无乳糖配方乳了。我个人的经验是:的确很多宝宝在换了配方乳以后腹泻确实明显减轻。所以还是稍激进一点儿:对于腹泻超过一周便次和含水量没有减少趋势、体重下降、原本人工喂养的还是建议应用。即使病程长,腹泻症状已经在逐渐减轻了,可不用。无乳糖配方乳口感不好,引起很多宝宝的抗拒,换配方乳之前得有心理准备。一般吃两周后再逐渐转回原来的配方乳。 已经开始吃辅食的宝宝除非呕吐频繁,不然也不需要那么多忌口,馒头、面包、米粉、面条、土豆、鸡蛋、瘦肉、酸奶、苹果、香蕉都可以吃。但少数食物还是应该注意的:1,含糖量高的食物,比如功能饮料、自榨果汁等2,油脂含量高的食物3,高纤维素食物,比如西梅、猕猴桃、地瓜等。尽早恢复正常饮食,可避免因腹泻和禁食造成的营养不良,对病情的恢复是很有利的! 如何预防病毒性腹泻的发生?说实话,在流行病季节,真的不太好预防,很多家长都表示:我们已经十分注意啦:勤洗手、多通风、注意了个人饮食卫生,也很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合,怎么还是中招了呢?要不怎么叫“流行病”呢?传染性强,防不胜防。因此,我的建议是,在上述基础上,应及时接种轮状病毒疫苗,这是预防轮状病毒感染最有效、最经济的做法。数据显示,人群保护率达72%,重症腹泻保护率达到90%。正常在生后的2、4、6月龄接种,错过了这个月龄也可以补种,3周岁以内,每年一次。 识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erbairike.com/etbrk/11950.html
- 上一篇文章: 活动夏秋季小儿常见病的预防和护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